年初以來,圍繞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聚焦提升社區服務群眾能力,市委制發了《關于強化黨建引領聯動共治 提升社區服務群眾能力的若干措施》,精心打造以“六聯動”核心內容的基層黨建品牌,推動11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民營企業黨組織和5000余名在職黨員干部融入社區。全面推進實施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定期組織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協商解決基層黨建、群眾訴求、基礎設施建設等街道社區提出的重點、難點問題,有效提升了社區黨組織的服務能力。
認真落實 站位有高度
建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制度,是市委、市政府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載體,是社區包扶部門利用行業優勢參與治理的有效途徑。為有效推進結對共建工作,全市各單位高度重視,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安排部署,明確工作開展核心。
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召開班子會議,帶頭學習文件要求,親自安排部署,把落實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作為鞏固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重要措施,按照文件要求,明確兼職委員主要職責。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共建工作領導小組。為保證工作暢通,與街道建立了共建工作聯系機制,采取不定期互訪、實時微信聯系等方式,不斷加強溝通交流,共同策劃共建活動,使工作在組織領導、聯動機制、信息對稱等方面有條不紊地進行。
完善機制 下沉有深度
工作開展過程中,全市各單位結合社區建設的實際需要,紛紛就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化、共同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突發事件應急響應、黨建工作聯謀等方面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把自身的組織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提升社區服務能力的工作優勢。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建立了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化機制,綜合考慮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等因素,本著“就近、就便、就熟”原則,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隊長、39名機關黨員干部為隊員的志愿者隊伍,及時組織黨員干部到街道、社區,下沉到具體網格,協助網格員落實“四清”工作,開展經常性的志愿服務活動。
市委黨校第一時間建立常態化下沉機制,配齊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選派優秀黨員常態化下沉社區,實地調研桂圓社區陣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服務功能、打造精品小區等方面的情況,針對存在的困難和需求,結合黨校職能,重點開展了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提升和疫情防控“三大行動”,助力桂園社區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市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明確下沉社區任務和職責,組織3名在職黨員干部在社區常態化開展工作,并專門安排了1名負責同志到北紡路社區擔任“大黨委”助理員,自覺接受街道社區黨組織指揮調度,積極與社區黨組織進行協調溝通、開展聯建活動,定期參加黨建聯席會議,做到平時服務、急時應急,切實為社區解難題,為群眾辦實事,共同協商解決群眾訴求20余件,完善和改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等11項社區提出的重點、難點問題。
傾情融入 服務有溫度
一年來,各單位真正把聯動共治機制落實到行動上,按照市委安排部署,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黨日等活動,深入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用傾情融入群眾提升服務溫度,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工作中,廣泛發動黨員干部高頻率下沉社區,積極幫助社區做好文明城市宣傳和環境衛生整治,清理“三小”、雜物,清掃垃圾,清除雜草,清潔健身器材,有效拉近了在職黨員與社區居民之間的感情,構建文明和諧社區;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及時抽調黨員干部下沉基層支援全員核酸檢測,進行掃碼登記、體溫檢測、維護秩序、防護指引等工作,有力鞏固了社區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成果。
市中心醫院在“七一”期間組織各科室近20名在職黨員科主任、專家,在南山街道盛達社區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義診服務活動,為居民現場進行健康宣教、義診和健康查體,接待群眾義診咨詢和血壓、血糖檢測50余人,中醫診療10余人,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60余份。
疫情防控期間,市紀委監委秉承志愿服務活動“隨手做”原則,在全員核酸檢測結束后組織下沉的黨員干部開展環境衛生治理志愿服務活動;隨著天氣轉涼,市紀委監委及時為冠山街道七彩虹社區提供了12頂防疫帳篷,幫助一線防疫人員避風抗寒,以暖心舉動堅定社區工作者的信心和決心。市棚戶區改造服務中心“七一”期間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社區走訪慰問老黨員,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市鄉村振興局組織在職黨員干部到社區植樹100余株并提供后續樹木養護費用,使樹木成活率達到100%;組織機關干部15名到臺吉街道金山社區開展禁毒宣傳活動10次,提高廣大居民群眾的防毒意識和禁毒能力;組織機關干部深入臺吉街道金山社區開展反詐宣傳活動,手把手教居民下載反詐騙APP,守護群眾錢袋子。
言能踐行 幫扶有力度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在社區建設過程中,各單位積極組織、有效推進各項創建工作,以解決街道、社區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為重點,快速、高效參與實際難題和需求的處置,傾力幫助群眾解決熱點、打通堵點。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社區居民反映強烈的樓前路面破損嚴重、出行難的問題,千方百計籌集資金9.8萬元,雇傭專業施工隊重新硬化了長155米、寬4米、高0.18米的水泥路面,徹底解決了150余戶居民多年的出行難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建工作不是走形式,讓廣大居民由最初的懷疑變成由衷的認可;為了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到基層、宣講到居民,組織92名黨員干部與社區黨委工作人員開展了“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民服務黨員行”宣講活動,發放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單1000余份、口罩等物資3000余份;投入1萬余元,向社區捐贈辦公電腦3臺,并與社區干部一起走訪慰問了生活困難老黨員3名,送去了價值1000余元的生活物資。
市紀委監委圍繞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疫情防控,投入資金54000元,為冠山街道七彩虹社區新增設宣傳欄10個,制作上墻展板7塊,粉刷了臨街墻體和街邊倉房,購買了鐵鍬、鐮刀、大掃帚、油鋸、打草機等工具,捐贈了口罩2000枚和帳篷12頂。
市委政法委通過工作對接和調研摸底,從給予資金支持、給予物資支持、協調解決地磚鋪設、協調安裝路燈等方面入手,積極幫助冠山街道宏岳社區解決實際困難。給予冠山街道宏岳社區提供2.5萬元經費,支持疫情防控和創城工作;支援了近5000元的防護服、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防疫物資,以及價值2.1萬元的彩鋼房和防寒帳篷用于核酸檢測;針對在全民核酸檢測工作中發現的缺少路燈問題,協調市政處為宏岳社區廣場安裝路燈;針對岳家銘苑小區地磚嚴重破損問題,協調棚改辦更換鋪設地磚6000余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環境,得到了百姓和社區的認可。
市棚戶區改造服務中心共計投資424.41萬元,為臺吉街道的基層治理、志愿服務、文明創建、疫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強力支持。結合創城工作,投資109.39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銀河D10東側擋墻及植草磚工程、銀河D01號雨水管路工程、銀河小區D區樓梯間走廊刮白、華鵬小區朝陽商業城超市至中化加油站彩磚鋪設工程、鐵東社區單元門口安裝橡塑防滑地墊、鐵東社區和二工村社區外墻2500平方米乳膠漆粉刷;聚焦疫情防控,做好小區封閉工作,投資118.39萬元,完成金河小區封閉圍欄2800延長米、大門59個、小門31個,投資116.63萬元,完成銀河小區封閉圍欄2300延長米、大門23個、小門240個,投資80萬元,完成華鵬小區封閉圍欄1507延長米、大門10個、小門15個;向社區捐贈口罩、酒精、84消毒液、防疫手套等物資,協助臺吉街道大井社區、二工村社區、鐵西社區做好全民核酸檢測工作。
市鄉村振興局以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先鋒崗等方式,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先后兩次為金山社區捐贈消毒酒精、84消毒液、N95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折合人民幣約9000余元;為了讓社區居民有個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協調社會資金5萬余元,修建文化長廊和涼亭,組織開展娛樂活動5次,進一步促進居民文化素質和精神面貌提升。市中心醫院融合資源優勢,立足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針對南山街道盛達社區盛達二期小區道路破損、居民出行不方便的問題,作為牽頭單位組織召開黨委會,一致通過為社區小區修繕破損路面建設出資4萬元,幫助社區解決燃眉之急,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品質。市委黨校圍繞支持城關街道桂園社區基礎設施提升工作,出資4000元,協助打造黨員活動室、老兵之家、桂園社區E站、志愿服務活動室,完善公共健身器材,購置垃圾桶,贈送學習書籍等,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為社區提供防疫物資400多件套、活動板房1座,切實為震關街道北紡路社區解決了防疫物資少、檢測點沒有固定場所的難題;幫助幸福人家小區進行路面硬化,更換井蓋。
發揮優勢 共建有廣度
隨著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不斷走向深入,全市各單位在為街道、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提升服務基層力度和水平,延伸共建廣度。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黨建為引領,以南山街道合興社區為試點,在全市開展了“共產黨員經營戶”評選活動,積極引導個體工商戶中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批優秀典型脫穎而出,疫情防控期間,合興社區瑞東糧行作為“共產黨員經營戶”,不計成本得失,全心為轄區內群眾提供安全、優質的生活物資,得到居民的普遍贊譽。此外,還通過暢通投訴渠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開展消費維權活動,全力暢通“12315”投訴舉報信息平臺,改變以往的被動調解為主動走訪,全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社區居民宋女士在商場購買的液晶電視出現問題進行投訴后,消費者協會主動上門服務,消協秘書長把自己家里的電視借給宋女士使用,并協調商家以扶貧助困的方式,為消費者免費更換電視液晶屏,最終,宋女士被消協貼心服務的行為感動,主動贈來感謝信和“心系消費者,大愛見真情”錦旗。據了解,截至11月底,消費者協會共受理各類投訴346件,辦結率達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市棚戶區改造服務中心維修工作人員義務為臺吉街道大井社區新建5處垃圾池,無償為街道換熱站做圍擋,積極配合街道協調安置房源。市中心醫院號召黨員醫護人員走進社區,面向居民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普及宣教對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關注社區居民健康,提醒群眾對疾病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各單位在助力社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同時,推動自身工作高質量發展,真正通過共建共治實現互促互進。
在全市街道“大工委”第二次聯席會議上,來自市委黨校、市委政法委、市紀委監委、鄉村振興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心醫院、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棚戶區改造服務中心的8名街道“大工委”兼職委員代表作了典型發言,就強化黨建引領、聯動共治、提升社區服務群眾能力工作經驗進行了交流互鑒。同時,作為全市各單位代表圍繞進一步統一思想,持續深入打造“六聯動”黨建工作品牌,在把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做扎實、見成效上共享了工作思路,為久久為功鞏固常態化工作機制奏響共建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