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涼水河蒙古族鄉是北票市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位于北票市南郊,距市區僅5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涼水河鄉成立;1999年合鄉并鎮后更名為下府蒙古族鄉;2001年12月4日,根據省人民政府批復,下府蒙古族鄉更名為涼水河蒙古族鄉至今。
【地理條件】全鄉總行政區域面積1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16.3公頃,約1.74萬畝。地域屬于丘陵山地,七山二水一分田,大部分耕地為零星分布在山坡上,坡度較大,土層瘠薄,地力條件低下,看天吃飯現象普遍。下轄6個行政村,40個村民組,2662戶,人口6820口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618人。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光照充足,降雨量偏低,全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是遼西地區比較干旱的地區之一。
【基礎設施】涼水河蒙古族鄉境內交通發達,方便快捷。錦承鐵路、北金鐵路及現在正在修建的鐵路復線、“京沈”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高鐵北票站均位于境內,二級省道寶錦線、北大公路、高鐵東外環路、“阜朝”高速公路及北票站出口也位于全鄉境內,村級路黑色油鋪路面19.62公里,其余均是水泥道路硬化。
【自然資源】全鄉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的水泥石、石灰石、沸石、中性砂質板石等,素有“沸石之邦、水泥石之鄉”的美譽。涼水河鄉水資源豐富,二十多年前每個溝叉都是小溪潺潺,山泉眾多。下灣子村曾經被群眾戲稱為“二香港”,養魚池眾多,水稻面積多且種植多年,是不可多得的魚米之鄉,同時該村也曾經是北票市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由于過度開采造成水位嚴重下降,河道干枯。該鄉位于白石水庫上游,目前水位已經上到金嶺寺鐵路橋下,這將是今年3月份天鵝遷徙落腳的重要水資源區域,屆時將會有大量的省內外觀鳥愛好者、攝影師來到此地觀鳥拍照。
【文化旅游】涼水河蒙古族鄉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十家子位于下灣子村東側,東與涼水河村接壤,西與樊家灣組相鄰,北與五間房鎮駱駝營村交界?,F有住戶151戶,有190口蒙古族人與漢族人混居于此。據史料記載,十家子南山叫珍珠山,山似龍形,山勢嶙峋,水環山繞,被土默特右旗貝子府選做墳塋地。陽坡有王墓三個,其中有1629年率土默特部來巴顏和碩的鄂木布楚琥爾之墓。墓地修有廟宇,正殿三楹,東西配殿各二楹,有兩個山門,正殿有貝子遺像。每年七月,諸臺吉集此致祭。王子選不同姓的奴隸十戶看管墳墓,故稱十家子。周家溝村于龍溝組有一座修建于農業學大寨時期的水庫大壩遺址,大壩下游東側的房家溝組建有窯洞,當年縣里去江西共產主義學院考察,在此選址建設了《共產主義學院》,另外該村沙卜臺古村落保存完好,已申報國家級古村落保護遺址。這些文化旅游圣地亟待開發,與河口濕地、天鵝湖景區連成一片,形成區域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
【工業狀況】涼水河鄉工業基礎薄弱,工業企業存量少。因全鄉的沸石、水泥石、石灰石資源豐富,曾經發展了一些沸石、水泥石工礦企業及碎石廠企業,目前都處于關停階段。幾年來,全鄉發展了北票市中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三合禽蛋倉儲有限公司、北票市鵬浩粉煤灰有限公司、酒鬼花生米廠等民營企業。
【農業狀況】全鄉種植業以玉米生產為主,輔以部分高粱、谷子、豆類及雜糧等農作物。擁有50畝蔬菜保護地小區3處、20畝蔬菜保護地小區1處。林業生產穩步推進,2017年造林綠化5629畝。畜牧業生產整體推進,全鄉畜禽飼養量逐年增加,現豬存欄4560頭、牛存欄450頭、羊存欄8900只、禽存欄56000羽。建成高標準水利方塘一座。
機構設置:民政辦、婦聯、值班室、司法所、綜治信訪辦、文化、關工委、辦公室、安監站、紀檢監察、交通站、衛計站、鄉村振興辦、綜合事務辦公室、動監所、紀委、團委、城建所、檔案室、農業站、統計、組織辦、綜合辦公室、武裝、政法、宣傳、財政、農經、退伍軍人、檔案室
負責人姓名:門曉東
通信地址:北票市涼水河鄉涼水河村黃北組
公開電話:0421-5960001
辦公時間:上午8:30-11:30 下午13:00-17:00